標準主機板的主要介面有哪些?
主板硬碟介面:硬碟介面可以分為IDE介面和SATA介面。在較舊型號的主板上,通常會集成兩個IDE埠。通常,IDE介面位於PCI插槽下方,空間上與記憶體插槽垂直(儘管有些可能是水平的)。在較新的主板上,IDE介面大多已經減少甚至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SATA介面。
主板軟碟驅動器介面:用於連接軟碟驅動器,通常位於IDE介面旁邊。它比IDE介面稍短,因為它有34個針腳,因此數據線也稍窄。
主板 COM 接口(串口):大多數主板提供兩個 COM 接口,即 COM1 和 COM2,用於連接串行鼠標和外部調製解調器等設備。COM1 接口的 I/O 地址為 03F8h-03FFh,中斷號為 IRQ4;COM2 接口的 I/O 地址為 02F8h-02FFh,中斷號為 IRQ3。可以看出,COM2 接口在響應方面優先於 COM1 接口。基於此接口的產品在市場上難以找到。
主板 PS/2 接口:PS/2 接口的功能相对简单,仅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。一般来说,鼠标接口为绿色,键盘接口为紫色。PS/2 接口的传输速率略快于 COM 接口。然而,经过多年的使用,大多数主板仍然配备此接口,但支持此接口的鼠标和键盘却越来越少。大多数外设制造商不再推出基于此接口的外设产品,而是更倾向于推出 USB 接口的外设产品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此接口的广泛使用,许多用户即使在使用 USB 时也更喜欢使用它,通过 PS/2-USB 适配器将其插入 PS/2。此外,每一代键盘和鼠标产品的使用寿命都非常长,接口仍然保持高效。然而,在不久的将来,它很可能会被 USB 接口完全取代。
主機板 USB 接口:USB 接口目前是最受歡迎的接口,能夠支持多達127個外圍設備並提供獨立電源,廣泛應用。USB 接口可以從主機板抽取500mA的電流,支持熱插拔,真正實現即插即用功能。單個 USB 接口可以同時支持高速和低速 USB 外圍設備的接入,通過四導體電纜連接,其中兩個導體用於正負電源供應,另外兩個用於數據傳輸。高速外圍設備的傳輸速率為12Mbps,而低速外圍設備的傳輸速率為1.5Mbps。此外,USB 2.0 標準的最大傳輸速率為480Mbps。USB 3.0 已經出現在主機板上,並開始獲得普及。
主板 LPT 接口(平行埠):它通常用於連接打印機或掃描儀。其默認中斷號為 IRQ7,並使用 25 引腳的 DB-25 連接器。平行埠主要有三種工作模式:
1. SPP 標準工作模式。SPP 數據以半雙工和單向的方式傳輸,傳輸速率相對較慢,僅為 15Kbps。然而,它被廣泛使用,通常設置為默認工作模式。
2. EPP 增強工作模式。EPP 採用雙向半雙工數據傳輸,傳輸速率遠高於 SPP,最高可達 2Mbps。許多外圍設備已採用此工作模式。
3. ECP 擴展工作模式。ECP 採用雙向全雙工數據傳輸,傳輸速率高於 EPP,但支持的設備較少。使用 LPT 接口的打印機和掃描儀現在很少見,大多數使用 USB 接口。
主板 MIDI 接口:声卡的 MIDI 接口和操纵杆接口是共享的。接口中的两个引脚用于传输 MIDI 信号,允许连接各种 MIDI 设备,如电子键盘。基于此接口的产品现在在市场上很难找到。主板 SATA 接口:SATA 的全名是串行高级技术附件,是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接口。它是由英特尔、IBM、戴尔、APT、Maxtor 和希捷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。在 2001 年秋季 IDF 大会上,希捷宣布了串行 ATA 1.0 标准,正式建立了 SATA 规范。SATA 规范将硬盘的理论外部传输速率提高到 150MB/s,比 PATA 标准 ATA/100 高出 50%,比 ATA/133 高出约 13%。随着未来版本的发展,SATA 接口速率可以进一步扩展到 2X 和 4X(300MB/s 和 600MB/s)。根据其发展计划,未来的 SATA 还将通过提高时钟频率来增加接口传输速率,从而允许硬盘超频。